俄军继续向德累斯顿方向撤退,只留下比洛指挥的大约三万名普军防守柏林。法军随后进行追击。第三军在吕岑的阻击战中损失严重,拿破仑命令它留在吕岑进行休整,获得补充之后即向柏林方向行动,相机夺占势将变成孤岛的柏林城。
迫于法军的跟踪追击,俄普联军放弃了易北河一线,退出德累斯顿,继续向东撤退,希望在包岑附近同巴克莱指挥的一万三千名俄军会师。五月八日,拿破仑进入德累斯顿。他在这里对新的大军实行了改组,并着手整顿军队的后勤供给体系,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。他取消了原来美因军团和易北军团的称号,改组为左右两个独立的军团,并把性情懦弱的欧仁送回意大利,让他当国王享清福去了。
法军改组以后,由拿破仑亲自指挥右翼军团,而令内伊指挥左翼军团,同时兼任第三军军长。内伊的左翼军团包括第三军(内伊)、第五军(劳里斯顿)、第七军(雷诺)、第二军(维克托),和两个骑兵师,共约八万五千人,其中包括大约四千八百名骑兵。右翼军团为主力军团,包括第四军(贝唐德)、第六军(马尔蒙)、第十一军(麦克唐纳)、第十二军(乌迪诺),此外还有一个骑兵师和近卫军,共约十二万人,其中包括一万二千名骑兵。拿破仑所以要作这样的改组,是因为后续增援部队已经陆续赶到,需要对编成进行调整。但是,更重要的原因,看来还是适应下一步向柏林和包岑两个方向同时作战的需要。拿破仑在他的战略设想中,除了打败当面俄普联军的主力之外,还有一个念念不忘实现的目标,那就是占领柏林。他认为,攻占柏林能够对普鲁士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,动摇他们的抗法决心。这样一来,拿破仑就违背了他自己过去一直遵循的一条作战原则,那就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,而把攻城掠地看作为歼灭敌人的副产品。
改组后的两个军团,要在两个方向进行作战。为了适应这个需要,拿破仑重新安排了后勤供给系统。他决定,大军的交通线先由美因兹到魏玛,然后从那里分成两路:一路向东北,经莱比锡至柏林方向,另一路向东,经耶拿、阿尔滕堡至德累斯顿。后一条交通线是主要干线,德累斯顿为前进补给基地,负责保障拿破仑亲自指挥的右翼军团的需要。由于新的军队组成得很仓促,许多补给晶和装备品质量低劣。为此,拿破仑曾给军政大臣写信,说是在最近的会战中,炮弹有二分之一以上都不爆炸。
法军在吕岑取得胜利以后,奥地利曾经出来调停,希望双方议和。如果说,法军在莫斯科遭到惨败后尚且不肯接受奥地利的调停,那么在联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,就更不会接受调停了。拿破仑向他的岳父表示,他宁愿作一名战士走在法国军队的前头,并且愿意第一个死去,但决不去做英国人手中玩物。他也曾私下对其亲信表示,不能让奥地利在调停的伪装下从中渔利,取得安排一切的权利。欧仁离开易北军团以后,拿破仑指示他立即在意大利组建一支不少于八万人的军队,从南面牵制奥地利。同时,他正继续在法国征调后备力量。在敌对方面,沙皇也是毫不示弱,同样拒绝了奥地利的调停。这样一来,只有再一次把事态交由刀枪去解决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