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阿斯佩恩—艾斯林战役的失利,没有使拿破仑丧失最后取胜的信心,只有短短四十多天的准备,他就在瓦格拉姆雪洗了失败的耻辱。在这次战役中,法军准备充分,计划周密,巧妙地克服了多瑙河的障碍,灵活地改变了攻击的方法,从而取得决战的胜利。作为大军统帅,拿破仑的指挥艺术是显示了特点的。为了保障部队顺利克服江河障碍,他穿上了士官服装,亲自对渡口进行调查,取得了第一手资料。为了出敌不意地渡河,突然地发起进攻,他成功地采取了欺敌措施,达成了战役上的突然性,夺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十余万大军能在一夜之间成功地渡过多瑙河,允分体现了法军司令部组织工作的周密。英国战史作家马歇庚华尔指出:“在一夜之间把十五万大军连同其战马、火炮、弹药都送过欧洲最大的河川之一,要算是参谋业务的一次杰出表现。”
奥军统帅卡尔大公的失败,从作战指挥方面加以考察,看来是无法避免的。他不仅战术呆板,反应迟钝,而且一厢情愿,主观任事。由于法军在上次交战中从阿斯佩恩地区渡河,他就作出错误判断,认定法军仍将从旧浮桥渡河,结果错误地决定了防御部署和战术。发现法军开始渡河以后,尽管渡河地点已有变化,与自己原先设想的情况不符,他仍然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,居然等待法军前进,拘泥于原定的计划,根本不考虑变化了的情况,更谈不到修订计划。当时,如能以一部兵力迅速前出,对法军实施半渡而击,那么,即使不能使法军重蹈阿斯佩思作战的结局,起码也能大大迟滞法军的行动,为自己援军的到达争取时间。这些说明,卡尔大公缺乏对情况的分析,没有应付多种情况的预案,以致在新的情况面前束手无策。
奥军防御的正面过于宽大,重点不突出,缺少预备队,也是作战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之一。七个军的兵力一线式摊在整个正面上,必然造成平分兵力的局面,因此,即使反击一时取胜,也不能获得顺利发展,一旦遇遇敌军的顽强阻击,就不得不停止下来。作战的第二天,对法军左翼所实施的反击是很及时和果断的,一度使法军处于危急状态。但由于目的不够坚决,只设想先去切断法军的后路,达成包围,而把最后围歼法军的希望寄托于援军的到达,因而没有积极的行动,结果导致了攻击的失利。另外,反击的正面过宽,兵力分散,缺少预备力量,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。
瓦格拉姆战役表明,由于新兵和外籍士兵的成分大大增加,久经战阵的老兵急剧减少,法军的素质已经明显下降了。拿破仑的一位元帅战后谈到,当瓦格拉姆战役接近尾声时,约翰大公的少数侦察兵曾出现在战场上并立即引起了法军的惊慌。一些新兵开始乱跑,许多正在收拾战利品的人,也纷纷丢下了手里的东西,霎时间,平原上闹哄哄地乱作一团。由此可见法军的素质已是今非昔比了。假如约翰大公具有拿破仑在马伦哥作战时的那种顽强精神,能够利用到达的援兵反戈一击,那么其结局将是难以预料的。但到当时为止,这只不过是显出了一种趋势,说明法军的素质下降而已。
总之,瓦格拉姆战役充分显示了拿破仑杰出的作战指挥艺术,他巧妙地组织大部队在短时间内强渡了宽大江河,在进攻中密集地使用了炮兵火力,成功地把优势兵力集中在进攻的决定性力向上,所有这些,都作为范例而载入了军事学术史册。 |
|
|
|
|